Du Fu Poems

Du Fu Poems: Boating after Cold Food Day – 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

小寒食[1]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, 隐几萧条戴鹖冠。 春水船如天上坐, 老年花似雾中看。 娟娟戏蝶过闲幔, 片片轻鸥下急湍。 云白山青万余里, 愁看直北[2]是长安。 公元770年寒食节后一天,杜甫在潭州(今长沙)淹留,写了这首《小寒食舟中作》。从寒食到清明三天禁火,诗人只能吃点冷食,勉强喝了点酒。他戴着隐士帽,百无聊赖地在舟中靠茶几坐着。看见春来水涨,江流浩漫,小舟漂荡起伏,犹如身在天上云间;老眼昏花,岸边花草看来如隔薄雾。舟中布幔闲卷,蝴蝶翩跹穿空而过;片片白鸥,轻快地逐流飞翔。作者思绪随着万里不断的云山远去,想到万方多难的长安,不禁忧愁涌上心头。这是杜甫在逝世前半年所作的一首情景交融的七言律诗。 注释: [1]小寒食:指清明节的前一天。 [2]直北:正北方。 Boating after Cold Food Day I try to drink, but food’s still cold on festive day; In …

Du Fu Poems: Boating after Cold Food Day – 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Departure from Changsha – 杜甫《发潭州》

发潭州[1] 夜醉长沙酒, 晓行湘水[2]春。 岸花飞送客, 樯燕[3]语留人。 贾傅才未有, 褚公[4]书绝伦。 名高前后事, 回首一伤神。 诗人因时局动乱,亲友尽疏,北归无望,只能泛舟漂泊。公元769年春诗人离开潭州赴衡州,作此诗。北归无望,前途渺茫,天涯飘零,客居舟中,这都是诗人所忧所愁,无可奈何下只有借酒消愁,沉醉而眠,天明之后,又不得不继续漂泊沦落。首联即流露无限辛酸。颔联从侧面抒发“世情薄,人情恶”的喟叹,然而诗人似乎不太在意这些:自有岸边飞花送我,桅上春燕殷勤留我。让诗人百感交集的,是他想到的被贬长沙的贾谊,和被贬潭州的书法名家褚遂良。历史上才智之士的命运何其相似,这让同样身处湘地的诗人情何以堪!于是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,所有的悲愤忧愁,所有的黯然神伤,都化作一句“往事哪堪回首”。 注释: [1]潭州:地名,今湖南长沙一带。 [2]湘水:湘江。 [3]樯燕:立在船桅之上的燕子。 [4]贾傅、褚公:即汉代贾谊和唐代褚遂良。 Departure from Changsha Drunken at night in Southern town, I sail on vernal stream at …

Du Fu Poems: Departure from Changsha – 杜甫《发潭州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To Swallows Coming to My Boat – 杜甫《燕子来舟中作》

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, 燕子衔泥两度新[1]。 旧入故园尝识主, 如今社日远看人。 可怜处处巢居室[2], 何异飘飘托此身[3]? 暂语船樯还起去, 穿花贴水益沾巾[4]。 公元769年正月,诗人由岳州到潭州,写这首诗时,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,诗人仍在潭州,客居舟上。时值燕子衔泥的春季,诗人生命将尽,经一春则少一春,故此诗弥漫出一片萧索、苍凉、悲怆的身世之慨。旧时故园燕,所以“尝识主”,如今远看人,大约是因为变化之大不敢相认。想到燕子“处处无家处处家”,诗人顿生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之感。燕子飞入舟中,寥寥数语而去,继续飘零此生,又不忍径去,穿花贴水,徘徊顾恋,似在惜别,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。全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,满是凄怆悲楚,字字血泪。 注释: [1]两度新: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,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。 [2]巢居室:燕子在屋子梁上筑巢。 [3]托此身:到处流浪,寻求安身之处。 [4]沾巾:落泪。此处指作者因感动于燕子多情而落泪。 To Swallows Coming to My Boat It is the second spring I stay on Southern …

Du Fu Poems: To Swallows Coming to My Boat – 杜甫《燕子来舟中作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Coming across a Disfavored Court Musician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Yangtze River – 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

江南逢李龟年[1] 岐王[2]宅里寻常见, 崔九[3]堂前几度闻。 正是江南好风景, 落花时节又逢君。 这是杜甫绝句中情感最深沉、含蕴最丰富的一首。李龟年是开元盛世最著名的乐师,经常出入王公贵族之门,如岐王李范宫邸、宠臣崔九宅院。杜甫也因才华卓著受到公侯接待,二人曾经几度相会。但是安史之乱后,二人流落江南,又在潭州相逢,不免感慨系之。江南风景虽好,却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反衬。从时间上来讲,已是落花时节;从李龟年来讲,他流落街头,沿街卖唱,“每逢良辰胜景,为人歌数阕,座中闻之,莫不掩泣罢酒”,这是他的落花时节;从杜甫来讲,他年老多病,漂泊江湖,也是他的落花时节;从唐王朝来讲,歌舞升平的盛世成了兵荒马乱的年代,不能不算是它的落花时节。所以“落花时节”四字,总结了40年的时代沧桑、人生变迁,含蕴非常丰富,感慨非常深远。半年之后,杜甫就离开了人世。 注释: [1]李龟年:唐代著名音乐家。 [2]岐王:唐玄宗的弟弟李范。 [3]崔九:崔涤,唐玄宗时期大臣。 Coming across a Disfavored Court Musician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Yangtze River How oft in princely mansions did …

Du Fu Poems: Coming across a Disfavored Court Musician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Yangtze River – 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Night in My Bower- 杜甫《阁夜》

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, 天涯霜雪霁[1]寒宵。 五更鼓角声悲壮, 三峡星河影动摇。 野哭[2]千家闻战伐[3], 夷歌数处起渔樵。 卧龙跃马终黄土, 人事音书[4]漫[5]寂寥。 公元766年,杜甫旅居夔州西阁,写了这首《阁夜》。开始两句点明时间,“岁暮”指冬天,“阴阳”指日月,“短景”指冬天日短,“催”字使人觉得岁月催人老。第二句的“天涯”指夔州,霜雪方停,寒光明朗如昼,对此夜景,诗人不禁感慨万千。第三、四句写五更时分,鼓角之声分外悲壮;天上银河映照在峡江中,摇曳不定,衬托着诗人深沉的情怀。第五、六句加重写所闻,一听说征伐之事,立刻引起千家恸哭,这是时代的哭声;江边林中,又传来了渔歌和樵唱,这是地方的歌声。诗人极目远望,看到西郊的武侯祠和东南的白帝庙,想起诸葛亮和“跃马而称帝”的公孙述,都是一世之雄,而今安在?自己没有得到亲友音书,感到寂寥,相形之下,算得了什么呢!这首诗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陈迹,气象雄阔,仿佛把宇宙纳入毫端,有上天下地、俯仰古今之概。 注释: [1]霁(jì):雨雪停。 [2]野哭:形容哭声遍野。 [3]战伐:崔旰(ɡàn)之乱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四十·代宗永泰元年》有:“(崔旰)于是帅所部五千余人袭成都。辛巳,战于城西,英大败。旰遂入成都,屠英家。英又单骑奔简州。普州刺史韩澄杀英,送首于旰。邛州牙将柏茂琳、泸州牙将杨子琳、剑州牙将李昌(náo),各举兵讨旰,蜀中大乱。” [4]音书:亲友间的音讯,书信等。 [5]漫:徒然,白白地。 Night in My Bower By the year’s end the day grows short to lengthen …

Du Fu Poems: Night in My Bower- 杜甫《阁夜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A Lonely Swan – 杜甫《孤雁》

孤雁 孤雁不饮啄[1], 飞鸣声念群。 谁怜一片影, 相失万重云[2]? 望尽[3]似犹见, 哀多如更闻。 野鸦无意绪, 鸣噪[4]自纷纷。 《孤雁》作于公元765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。诗人晚年多病,故交零落,处境艰难,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。这首《孤雁》,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孤独之人的痛苦心情。开篇即唤出“孤雁”,不饮,不啄,只是不断追寻,寻找它的同伴。孤雁还有诗人怜惜,形单影只如同孤雁的诗人又有谁来怜惜呢?诗人与孤雁,浑然一体。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:“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”,不只是兄弟,诗人念的还包括了解他懂得他的知音朋友。第三联紧承上联,望断天涯路,仿佛同伴依稀可辨,于是它更要不停地追飞,不停地呼唤了,这两句字字血泪,情深意切,哀痛欲绝。它的心情是那么迫切,而野鸦却全然不懂,“无意绪”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,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,又要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。诗人用诚挚而热烈的感情,书写了忠贞之鸟的赞歌,也是诗人对自己准则的宣扬。 注释: [1]饮啄:鸟喝水和觅食。 [2]万重云:形容云海茫茫。 [3]望尽:望到天尽头。 [4]鸣噪:野鸦啼叫。 A Lonely Swan A lonely swan cares not for what it drinks Singing all the …

Du Fu Poems: A Lonely Swan – 杜甫《孤雁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For the Tenant of My Thatched Hall – 杜甫《又呈吴郎》

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[1]任西邻, 无食无儿一妇人。 不为[2]困穷宁有此? 只缘[3]恐惧转须亲[4]。 即防远客虽多事, 便插疏篱[5]却甚真。 已诉征求贫到骨, 正思戎马泪盈巾。 公元767年,杜甫住在瀼西的草堂里。草堂前有几棵枣树,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,杜甫从不干涉。后来,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,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。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,禁止打枣。寡妇向杜甫诉苦,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。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,而诗人有意地用了“呈”这个不大相称的敬词,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。全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,因为诗人希望吴郎接收劝告。说明诗人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。在这种委婉曲折中,诗人联想到国家大局,以至流下热泪。这首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。 注释: [1]扑枣:把枣子打落下来。 [2]不为:如果不是,若非。 [3]只缘:正因为。 [4]转须亲:反而更应该亲近她。 [5]插疏篱:稀稀疏疏地修建了一些篱笆。 For the Tenant of My Thatched Hall Let your west neighbor pick up dates …

Du Fu Poems: For the Tenant of My Thatched Hall – 杜甫《又呈吴郎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On Mountain-climbing Day – 杜甫《九日》

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, 抱病[1]起登江上台。 竹叶于人既无分, 菊花从此不须开。 殊方日落玄猿哭, 旧国霜前白雁来。 弟妹萧条各何在? 干戈[2]衰谢两相催! 公元767年重阳,杜甫在夔州登高,有此诗篇。重阳有登高怀远的风俗,诗人抱病前往,应是心中愁绪无法排解。因病戒酒,遂也无心赏菊,用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,加强情感表达,胸中不快之意呼之欲出。竹叶,即竹叶青,指代酒。颈联因景伤情,日落猿啼,似乎它们也有胸臆难平之事;白雁归来,尚能与家人团聚。这些,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情绪。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,遥怜弟妹,寄托飘零寥落之感,叹息岁月已经催人老,又何苦再以干戈摧残。 注释: [1]抱病:生病,带病。 [2]干戈:战争。 On Mountain-climbing Day I drink my wine alone on Mountain-climbing Day, Though ill, I go up riverside …

Du Fu Poems: On Mountain-climbing Day – 杜甫《九日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On the Height – 杜甫《登高》

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[1], 渚[2]清沙白鸟飞回。 无边落木萧萧[3]下, 不尽长江滚滚来。 万里悲秋常作客, 百年多病独登台。 艰难苦恨繁[4]霜鬓[5], 潦倒新停浊酒杯。 《登高》是杜甫于公元767年秋天在夔州时所写的杰作,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。诗的前半写景,后半抒情。第一联刻画眼前具体景物,形声色态,一一得到表现,天风沙渚,自然成对。不但上下两句对,而且还有句中自对,如上句“天”对“风”、“高”对“急”,下句“沙”对“渚”、“白”对“清”,读来富有节奏感。第二联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。诗人仰望茫无边际、萧萧而下的木叶,俯视奔流不息、滚滚而来的江水,抒发了韶光易逝、壮志难酬的感慨,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起来了。第三联写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,沦落他乡、年老多病的处境,产生了无限悲愁的情绪。这种情绪从空间(万里悲秋)和时间(百年多病)两方面来表达,诗意显得更加深沉。最后一联作结,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,白发日多,加上因病断酒,悲愁就更难排遣。这种悲愁就像江水和落叶一样,无穷无尽,无边无际,仿佛充塞宇宙,要使万物同声一哭了。古人认为这诗不止“全篇可法”,而且“用句用字”“皆古今人必不敢道,决不能道者”,所以是当之无愧的“旷代之作”。 注释: [1]哀:忧愁。 [2]渚(zhǔ):水中的小片陆地。 [3]萧萧:类似风吹动树叶的声音。 [4]繁:增多。 [5]霜鬓:白发。 On the Height The wind so swift, the sky so wide, apes wail and …

Du Fu Poems: On the Height – 杜甫《登高》 Read More »

Du Fu Poems: Mooring at Night – 杜甫《漫成一首》

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, 风灯[1]照夜欲三更。 沙头宿鹭联拳静, 船尾跳鱼拨剌[2]鸣。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杜甫流寓巴蜀时期,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所作。诗写夜泊之景,一开篇便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、月影摇曳、江天一色的夜景图,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。被微风吹动摇曳的灯火将夜照得朦胧,恍惚中看见白鹭蜷曲着身子,三五成群地栖息在沙滩上,那样安静恬适。船尾旁有鱼跃出水面,暂时打破了这宁静,以声音结尾,有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之妙。本诗平和静谧,生气灵动,可见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。 注释: [1]风灯:防风的灯。 [2]拨剌:象声词。指鱼尾拨动水的声音。 Mooring at Night The moon in the river but a few feet away, The lantern waits at midnight for the dawning …

Du Fu Poems: Mooring at Night – 杜甫《漫成一首》 Read More »